每一款产品都有新技术

供不应求将持续到明年上半年!这个锂电细分赛道又火了

2021-11-29
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部分构成,其中负极材料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对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人造石墨负极成为负极材料的主流,出货量占比已超过80%。

CIBF 2021

CIBF 2021 摄影/电池百人会  于清教

作为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锂电负极材料板块再度崛起。11月26日,A股负极材料板块集体大涨,其中,璞泰来盘中涨停,收涨逾9%,中科电气、翔丰华涨逾8%。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在上游石墨化产能利用率不足、下游锂电池需求超预期放量等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国内负极材料市场维持供应紧张状态,龙头企业订单基本排满。

负极材料订单排至明年

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部分构成,其中负极材料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对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人造石墨负极成为负极材料的主流,出货量占比已超过80%。

对于当下的负极材料市场情况,杉杉股份董事会秘书陈莹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负极材料板块订单饱满,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公司通过技改提升产能、优化生产等多重措施努力保障客户需求。

隆众资讯锂电池部分析师常柯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锂电池厂商对于上游负极材料的订单基本排到了明年,市场上的负极材料库存水平极低。百川盈孚监测显示,截至11月第三周,国内锂电负极材料工厂库存仅为1720吨,处于历史低位,多数企业表示货源紧张,无多余库存。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负极材料价格持续攀升,目前约为4.5万元/吨,较年初涨幅超过20%。

而负极材料紧缺的根源,在于其生产过程中的石墨化环节。

石墨化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核心环节,其成本约占负极材料总成本的55%。作为高能耗行业,石墨化行业用能受到重点管控,这也直接影响了其产能。

常柯分析称,石墨化为高能耗行业,长期受到相应的能耗监管,产能利用率较其他行业偏低,在下游需求平淡的年份,产能利用率低并不影响整体的供给格局。内蒙古地区的石墨化产能占全国60%以上,今年内蒙古地区限电政策施行严厉,下半年以来多地也纷纷出台能耗双控举措,令国内石墨化产能利用率骤降,进而加剧了负极材料的供应紧张格局。

“在2020年,相比锂电市场的负极材料需求,石墨化产能还是相对过剩的。”常柯表示,“而进入2021年,锂电池终端市场需求超预期增长,负极材料需求也随之暴涨,石墨化加工的供给一下子难以跟上,市场呈供不应求态势。”

产能的紧缺也推高了石墨化加工费用。陈莹介绍,石墨化加工费已由去年的约1.3万元/吨涨至目前的2.5万元/吨左右,价格接近翻倍。在产能缺口较大的情况下,石墨化加工费报价随行就市,部分厂商或进一步提价。多家机构认为,由于石墨化加工项目审批进展缓慢,产能释放仍需时日,预计年底前石墨化加工费将继续走高。

在石墨化产能利用率不足、下游需求强劲、原料成本上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负极材料紧缺格局日益凸显。

上市公司纷纷入场

今年,负极材料这块大蛋糕,持续吸引着上市公司跨界入场,企图分一杯羹。例如,油服企业杰瑞股份11月8日公告称,拟于天水市实施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而更多的负极材料企业选择上下游牵手或布局一体化,以实现保供应、降成本。例如,贝特瑞10月25日公告称,拟与山西君东、山西奥宸与牛素芳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7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线项目”。

贝特瑞在11月17日接待9家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目前新建的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多是与石墨化厂商直接合作,通过深度绑定,锁定石墨化产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

展望后市,陈莹对记者表示,预计负极材料供不应求的状况将持续到明年上半年。明年各大厂商石墨化新产能将陆续投放,公司约5万吨的自供石墨化产能也将释放,加上限电情况的缓解,预计石墨化供需紧张情况或将逐渐好转。

贝特瑞表示,石墨化价格具有周期性。目前来看,很多石墨化厂商都在扩产。预计随着后续新增产能释放,价格将有所调整。

华创证券认为,近年来头部负极材料企业均加码石墨化产能。提升石墨化的自供比例,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提高负极材料毛利率。在能耗双控大背景下,石墨化产能扩张难度增加,已成为负极材料行业的稀缺资产。未来拥有石墨化环节高自供比例的头部负极材料厂商或能突破产能瓶颈,拥有更显著的成本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025-5852-5995,邮箱:njyt181@163.com


    上一篇:中国将成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市场 2030年相关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或超5000亿美元
    下一篇:ABEC 2021丨邦普循环确认出席第9届电池“达沃斯”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