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五届中德汽车大会19日在长春召开,会议由商务部投资促进局、长春市人民政府、中国一汽、吉林省商务厅主办,德国柏林—勃兰登堡汽车协会、德国北威州汽车产业集群、德国下萨克森州汽车产业集群等联合主办。会议以“创新引领绿色未来”为主题邀请来自政界、学界及产业界的各方嘉宾,共同论道中德及汽车企业界共同关心的宏观趋势、合作机遇、以及碳中和背景下的汽车行业发展变革和影响。在20日下午的“动力电池分论坛—能量密度专题”分会场,国轩高科董事、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中央科学院院长张宏立博士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发表了《国轩高科高能量密度电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主题演讲,他认为在行业追求极致性能的同时,一定要把可靠性、低成本和可持续性作为关注重点。
产品及技术突破
单体能密300Wh/kg三元电池已成功搭载多款车型
张宏立介绍,国轩高科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一家领军企业,专注动力电池的技术革新,目前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突破210Wh/kg,该产品在未使用硅负极等相关技术的前提下做到了210Wh/kg,属业内独创,基于国轩高科目前的实验数据,LFP单体电芯在未来或可突破230Wh/kg甚至更高的能量密度。
国轩高科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做到了300Wh/kg,系统能量密度做到了200Wh/kg,不仅获得科技部认证,也已经成功搭载多款车型,包括长安欧尚、科尚EV、北汽EX3等乘用车、MPV、SUV等中高端车型。这得益于国轩高科多年来在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
张宏立博士还重点介绍了另一款方形功率电池,这一电芯具备超过30C的持续、以及90C的脉冲放电能力,在连续20C的充电倍率下循环寿命不低于1500周。以上结果基于国轩高科强大的验证平台,目前国轩高科可以实现对材料、电芯、系统三个层面完成全空间、全生命周期的表征。
人才规划及材料布局
为2025年实现300GWh产能做强大储备
截至目前,国轩高科科研人员总数达到2300人以上,其中博士及海归人才达到200位以上,科研人员在总员工中占比超过25%,预计2025年,国轩高科研发人员有望突破5000人目前国轩高科在全球布局了八大研发中心,建立了材料、电芯、系统三大验证平台和合肥新站、合肥庐江、合肥包河、上海嘉定四大验证基地。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整体汽车行业的渗透率达到11%,很多企业发布了各自的产能规划,行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快车道。国轩高科初步规划在2025年实现300GWh的产能布局。
如此大的产能布局需要强大而系统的技术及资源支撑。
“在今年行业快速增长,产业链整体态势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更加感受到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以及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牢固把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轩高科目前在上游矿产资源,在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四大主材,在电池制造、模组技术、BMS技术以及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和装备领域都做了系统的布局。”
有了资源布局,还需要技术支撑。国轩高科以超出50%的投入持续加码材料科学,在电芯和产品方面按照30%和20%的比重不断投资和发力,这正是国轩多年来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国轩高科在电池材料领域的持续进步,保证了其在铁锂电芯产业化的规模和产业化的技术水平方面引领行业;在三元电池方面:国轩从中、低镍到高镍,从低钴到无钴,也都有布局;前瞻技术方面,国轩高科已经布局了固态、半固态的相关技术,以期解决高镍三元电芯的本征安全问题。
与大众相互成就
坚定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将引领全球
张宏立最后还介绍了业界普遍关注的国轩高科与大众合作的最新进展问题。“目前,大众已经派驻生产、品质、产业链等各板块高级人才进驻国轩高科。在这一背景下,国轩高科全面整合,深化改革,加速融合,将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锂电企业。”国轩高科获得大众首个研发定点的标准电芯项目也进展顺利,技术研发和产能布局都在按部就班推进。“当然从另一方面,我们不仅仅是携手大众汽车公司,还有与我们共同拥抱全球电动化时代的每一位普罗大众、每一位新能源的消费者。”在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围绕“电动汽车的电池能量密度到底要多少才够?”主题张宏立院长也表达了对于未来电池技术发展的一些思考锂电池的未来的发展未必是指向能量密度的天花板,而是追求更均衡的性能如低温放电能力、循环寿命、快充性能、安全性能;以进一步促进市场的良性循环。
国轩高科一如既往地坚定选择磷酸铁锂路线,即使在过去三元补贴很高的年代也坚定不移,因为国轩高科始终相信未来的电动汽车行业做大,在资源上一定是可持续的、低成本的和安全可靠的。
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要把电动汽车产业做大,一定是做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现在很多高端电动汽车如特斯拉、蔚来等等纷纷转向铁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从来不反对高镍,未来高端豪华车型、追求极致性能的车型也一定会有高镍的用武之处,但是也一定是在解决了安全问题的前提下才行。”
“我们坚定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将引领全球。”张宏立最后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025-5852-5995,邮箱:njyt1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