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umScape陶瓷隔板 汽车商业评论配图
电池初创公司QuantumScape Corp.表示,新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电池在15分钟内可以充满80%的电量,几乎是特斯拉Model 3的两倍。
大众汽车是QuantumScape最大的股东。尚未进行道路测试的性能数据表明,QuantumScape的电池可以比使用现有商业电池技术的同款电动汽车多行驶约50%的里程。它们还可以在最小退化的情况下充电800次,达到了大多数电动汽车电池的基准。但是这家初创公司还没有证明它可以大规模生产这种新电池。
今年早些时候,QuantumScape通过反向收购上市,融资逾7亿美元。该公司目前正在寻求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以实现电池研究人员数十年来一直未能实现的一项突破。
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圣何塞的公司是尝试开发固态电池的几家初创公司和现有公司之一。这种创新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便宜的锂离子电池替代品,有望大幅加快电动汽车的采用速度。
支持的Argonne国家实验室电池中心主任文凯特·斯里尼瓦桑(Venkat Srinivasan)在看到数据之前说,最大的问题是QuantumScape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处理方法是否可以在工厂环境下工作。“对大多数初创公司来说,这就是他们会陷入困境的地方。”
固态电池使用固体材料代替易燃液体来实现充电和放电。与锂离子电池相比,电动汽车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从而延长续航里程、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并缩短充电时间,从而使电动汽车与汽油动力汽车不相上下。QuantumScape的电池只有一半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电解质凝胶,这意味着该技术的潜力还有待充分开发。
大众的承诺
丰田汽车公司和特斯拉公司等汽车制造商,三星SDI公司和中国的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以及Solid Power Inc.和Cuberg Inc.等初创公司都在尝试破解固态电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制造出一种商业产品并将其放入真正的汽车中。据彭博社报道,一些中国制造商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开始批量生产固态电池。
大众汽车已承诺通过一家合资企业在其电动车中使用QuantumScape的技术——前提是能生产出足够多的电池,而且价格具有竞争力。
要想在商业上可行,这家初创公司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与在受控实验室环境下测试的电池相比,它必须制造更大的多层电池。它还需要为某些关键部件(如陶瓷隔板)建立一条可靠的生产线。最后,它必须把所有这些部件都放到一个工厂里,在那里,它可以将数十亿美元的设备和机械成本分摊到大规模生产中。
纽约宾厄姆顿大学化学教授、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惠廷汉(Stan Whittingham)表示:“在其他任何地方,我都没有看到如此好的数据。”他在QuantumScape于12月8日举行的一次活动的小组讨论中说:“你只需要使电芯更大,然后将它们放入汽车中即可。”
投资者似乎相信这家初创公司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飞跃。在与空白支票公司肯辛顿资本收购公司合并后,QuantumScape在11月27日开始交易,目前股价已飙升约88%,至44.17美元。
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C. Bernstein)驻香港分析师马克·纽曼(Mark Newman)表示,对于一家仍需证明自己能够将技术从实验室带到生产线上的公司来说,这个价格太高了。纽曼对QuantumScape的评级为“表现不佳”,目标价为28美元。
纽曼在11月30日的报告中写道:“尽管我们对电池的机遇、团队和技术都持积极态度,但我们认为,鉴于商业化面临的重大障碍,股价被高估了。”
陶瓷隔板
QuantumScape的巨额融资是其技术商业化的关键第一步。该公司估计,建造第一家电池厂将耗资16亿美元,这是一家与大众汽车对半持股的合资企业,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生产电池。
十年前从斯坦福大学剥离出来的QuantumScape得到了比尔·盖茨(Bill Gates)、风险投资家约翰·多尔(John Doerr)和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的支持。该公司董事会中有两名特斯拉资深成员,包括前首席技术官J.B.斯特劳贝尔(J.B. Straubel)。
QuantumScape的关键区别要素之一是它的陶瓷隔板:一种薄而灵活的薄片,允许锂离子在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移动,同时防止锂金属形成导致电池起火的“树突”。
“还没有人制造出一种固态隔板,能够以这样的功率速率、这样的温度或如此长的循环时间。”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贾格迪普·辛格(Jagdeep Singh)在接受采访时说,“没有这些东西,你就没有可以用于汽车的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